方法 要孩子从一开始就学坏了作文!

※发布时间:2017/11/2 21:23:5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我拿着这个相机到处拍。后来,我研究了一下相机的各种功能,基本掌握了相机的使用方法,爸爸妈妈都夸我拍得好。

  认真读了之后,我却有一些担忧。我担忧这个孩子有可能走入错误的写作方向,因为在我评审过的大量的小初高作文中,也有这两篇作文的影子。

  两篇作文表面看内容丰富,文句流畅。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文章内容杂乱,条理不清,表达上出化的思维特征。这是作文方向错误的征兆。孩子还没正式写作,就脱离了自己的表达趣味,有了模式化的思维惯性。

  《我的妈妈》,第一句描写妈妈的外貌特点,“大大的眼睛”“好看的发型”,这是无效描写。为什么呢?青蛙也有大大的眼睛,牛也有大大的眼睛,这“大大的眼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没有具体的描述。“好看的发型”,也是模糊不清的,是卷发、直发,还是式的短发呢?妈妈形象如云山雾罩,让人辨识不清。

  语文书上说,写人要抓住特征。但我们还要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孩子抓不住人物特征呢?是方法训练不到位,还是孩子根本就对这个人没有了解呢?如果连人物的基本特点都没有表现,读者又怎么认同你所说的“我最喜欢妈妈”这个判断呢?假描写,会带来假判断、假情感,你写作的内容也就成了虚假的东西。

  第二段,第一句写“妈妈总是对我很好”,下一句就是妈妈教我做东西,然后又写妈妈很厉害,会做很多食物。一般来讲,开头句或结尾句是本段的中心句,那么此段到底是讲“妈妈对我好”,还是“妈妈很厉害”呢?这就是内容的混乱。其深层的根源在于,作者思维的混乱,他不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只是在做模式化的填空、套用罢了。

  有人认为孩子小,思维不严密,逻辑有问题,这是正常的。这是一种不懂写作思维的肤浅认识。作文首先是思清楚,逻辑连贯,做到有效表达。这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别人不知道你的内容是什么意思,这样的交流有效吗?还能达到自己的意图吗?有的孩子写到了初高中,依然会存在这个问题,重复着错误的表达。不反思自己的写作,这个问题就不会因为你是初高中生而有所改观:

  我所谓的幸福,不是成功,不是得到,不是超越或至深亲情,而是淡泊,是,是超然。也许在别人看来,这很反常、另类,不过它却给我内心最深处带来了放松和享受,在我看来,这就是幸福。

  这是一名初中生写的开头。作者认为“我”追求的幸福是反常和另类的,因为它无关乎物质、占有、超越和情感,是内心的一种。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这种超然的内心追求,从中国第一位著名隐士陶渊明就已经开始了。追求幸福、内心平静的人生活中也比比皆是,怎能不顾事实呢?

  《我的相机》一文,问题同样如此,缺乏对对象的具体描写,内容也比较空洞,文艺腔非常浓,就是一个万能模板。我们把“相机”换成“玩具汽车”:

  我拿着这辆汽车到处玩。后来,我研究了一下它的各种功能,基本掌握了它的使用方法,爸爸妈妈都夸我玩得好。

  如果从一开始孩子的作文就学坏了,他就会养成懒惰的思维习惯,因为套用模板既省力又不会得低分,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样的写作方式,会极大地损害孩子的写作热情,也会抹杀孩子的表达个性,失去改善思维品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

  避免这样作文问题,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关键词”写作。围绕要写的关键词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提问,然后梳理这些问题,具体回答。如果回答不清楚的,就要去观察和体验,直至弄清楚为止,这样的方法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写作对象是“妈妈”,写作的关键词是“妈妈的能干”,要从内到外,逐渐扩展,直至深入具体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必须围绕妈妈的“能干”进行设问。文章如下:

  她能做包子、饺子、爆米花、蛋挞、蛋糕、煎饼……这些东西色香味俱全,不加任何防腐剂,好吃又好看。

  妈妈之所以能做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不是她天生擅长,也不是因为她喜欢做,而是……还是给你们说了吧。我天生嘴馋,喜欢吃外面的各种东西。妈妈担心我吃到地沟油、添加剂、染色剂等,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她就发奋努力,要做很多好吃的东西来征服我的胃。

  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