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助考┃郑州中考作文致青春化学题里还有“河南烩面”今年的高考题老师咋评价呢?

※发布时间:2017/8/30 10:17:2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走出考场,不少学生评价说考题出得与时俱进,又接地气儿,不仅有“青春”,还有“河南烩面”和“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等。

  毛超评价说,半命题作文《我的青春里有____》, 题目充分体现了课标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我的青春”既是关注身边的体现,也对写作进行了要求。该题目的设置没有审题障碍,回归写作本身,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着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半命题作文,审题是关键。”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长夏文心表示,题目中的“我”已经限定必须写的真实故事或经历,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文体倾向于记叙文。而青春是指的人生的青少年阶段,不要幻想成年以后,不要沉在儿时的记忆。

  “这个半命题作文横线上需要填写的内容,将是作文要写作的中心。”夏文心说,横线上填写的内容可以是人,如家人、朋友;也可以填写物,如:书籍相伴、笔墨纸香等。可以是具体的如:风雨、阳光、一扇窗;也可以是抽象的,如:满怀的理想、挫折的历练、、父母的关爱、老师的等。“总体来讲,这个题目,特别适合中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讲,有悟可发。”

  “材料作文,稳中有变,观点较易辨识,可选角度多,降低了审题难度,侧重于对学生写作能力、思考能力的考查,也便于学生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毛超说。

  在夏文心看来,审题与立意是材料作文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故事的人物、情节等,把握材料的主旨,以材料主旨作为构思的切入点,比如从“遇到困难,乐观(冷静)面对”;“打破常规,换个角度看问题”;“打破常规,尝试创新”等命题立意。“大部分学生应该会推导出‘打破常规,换个角度看问题’,因为材料中的‘他反复变转角度看那个墨迹’最终画成了飞鸟,墨滴与整幅画完美结合,可以使让学生直接推出这个观点。”

  在夏文心看来,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重在“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鼓励创新”四个方面,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阅读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做题中体现的学生的语文素养。

  夏文心表示,语文试卷沿袭了以往的分值120分,分为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大项,50分的作文依然是压轴大戏。这种不变的分值和类型使得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大体熟悉试卷,有利于消除学生因第一次、第一场中考而产生的紧张、焦躁的心理。

  不过,中考年年有,每年都不同,其实变化的是“内容”和“试题难度”。比如,“积累和运用”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和积累,无论是字音还是字形都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容易读错的和写错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和名著段落情节的回顾,侧重的是对经典的阅读与理解,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这离不开日积月累的“阅读”等;“现代文的阅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所学知识能学以致用,记叙文的阅读《蜗牛母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容易忽略的人物和容易被忽略的情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正做到了“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等。

  梁永艳认为,201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难易适中,题型常规,个别题目问法灵活,稳中有变,体现了区分度,在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积累的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要求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等能力,难度与往年持平。变化体现在给新闻拟标题时,要求写出理由。此题的设置不仅考查学生材料概括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思考、理解的能力,与往年相比,出题灵活,区分度更高。

  记叙文与说阅读,侧重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材料主题鲜明、条理清晰、贴近生活。题型设置变化不大。个别题目虽问法略有不同,但只要仔细审题,就会发现考查的仍是平常训练的考点。性题目更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表达能力。

  试卷总体上仍然继承前几年成功的经验,同时稳中有变,创新不断。试题体现了以新《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和基本要求,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试题继续沿着能力立卷的命题原则,采用分散难点、分类把关的做法,全卷仍然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3种题型,共23道试题。试题在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以及简单的生产与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编排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 由易到难,缓慢提高.试题的起点非常低,使学生动手很容易,如选择题的第1~6题,填空题的第9~13题,解答题的第16~l8题,试题的设置又具较明显的梯度,综合题入口宽而易,出口高而新。如第8题平面直角坐标系背景下的特殊四边形问题;第15题的矩形折叠问题中三等分点;不少考生充分准备的应用题(第20题)难度明显降低;最新颖的要数第21题,是以二次函数为背景借数形结合思想探究含有绝对值的方程拓展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共设置了六个问题,足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知识储备和灵活运用,实乃妙题。

  亓振海认为,试题平稳,但是考生要获得满分也是不容易的。例如把关题第22题的最大值的问题的探究应用;第23题的(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分类讨论,(3)按要求旋转后,直接写出指定点的坐标,不仅对考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集中考察,同时也是对他们心理素质的一次挑战。

  在他看来,河南省中招数学试题的目标指向性,“有利于课改,有利于减负,有利于教育均衡”,对河南的孩子是一件好事、实事。

  王黎表示,今年河南省中考英语命题的依然是“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的原则,注重学生的英语基本素养,关注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考察。今年的试题更是降低了对英语单纯语法的考察,更倾向于对在特定的语境确句式使用的考察和英语文化中习语的考察。以对话和语篇为依托,对学生们进行了英语综合能力的测试。

  1. 试题设置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今年的听力最后一节是以描述的形式,让学生给图片中动物排序,让学生综合听到的信息给出答案。本次完型更是紧密联系上下文,突出文章的逻辑关系,给学生提供线索,综合理解,才能正确完成测试。

  2. 试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如今年的第五大题,词语运用,谈论了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不同。作文是The biggest personal change I’ve ever made, 让学生有感而发,. 加大了英语习语的考察比重。了解英语背景文化是我们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中招考试更是我们的风向标,阅读的D篇淡化了文章的难度,突出了对习语的考察。

  总而言之,今年的英语试题体现了“立足基础,强化运用,注重交际,考察能力”,而且也突出了考察和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相关的习语。所以在我们下一步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关注基础,加大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学会正确使用习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英语素养。

  点评人: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历史备课组长 赵胜男“今年中考历史试卷,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想之外。”赵胜男说,并给出了详细点评。

  选择题第1题由原来考查中国近代史变为考查中国古代史。其他依次考查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非选择题25题由去年考查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联系变为单纯考查世界现代史事件间的联系。其他主观题考查内容与以前一致:21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古代史,22题中国近代史,23题中国现代史,24题世界近代史与现代史的综合。

  (1)试题材料阅读量在减少,材料总体难度有所下调。个别题干的设置可以让学生直观的得出答案,也就是说简单基础题目还是有一定比例。如选择题的第2题,第3题,第9题,第12题等。

  (2)试题材料看似不难,但个别问题的设计及选项的干扰性相叠加,使题目难度增大。如选择题的第6题,第8题,第13题,第18题,第19题等。

  (3)古代史的考查可能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将甲骨文,《史记》和《荷马史诗》组合考查,问题设计不难,但有些学生可能读不懂,不知答什么。如第1问:它们在记述历史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实际是考查对史料的分类,实物,文献和史料。

  (4)25题历史短文,可能会出现审题不清,忽略题目的现象。另外这一组历史事件的关系的挖掘页需要下一番功夫,如得出第三次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推动信息产业技术的发展这样的结论。

  整套试题充分考查了我们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如:重要的历史人物:邓世昌,马克思。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中美关系,一五计划,近代化的探索,,欧洲一体化,科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明治维新,《法案》,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经济全球化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

  试卷对周年热点事件不回避,充分考查,如选择题中对北伐战争(90周年),对西安事变(80周年),对解放战争爆发(70周年),对一五计划(60周年),非选择题对辛亥(105周年)的考查。

  历史学科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史为鉴,指导现实,所以历史试题的情景设置现实化,这应该是未来历史考题的发展方向。如试卷的23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的城市面貌为切口,辅之以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再配合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现实的,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象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到重大事件如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另外问题设计也很现实,如第3问:联系实际生活,家乡所在城镇的发展变化。

  (1)历史情境的能力:几乎每道题一个历史情境,或大或小,或明或暗,这要求学生准确判断题干材料所设置的情境,找出与其相对应的史实,解决相应问题。

  (2)历史材料的提炼能力:历史材料依然是试卷的主旋律,绝大部分题目依然是以不同形式的材料体现,文字类,图片类,场景类等等,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炼材料关键词,与所学建立相应关系,解决问题。选择题体现的尤为充分,如选择题的3题,4题,5题,8题,10题等。

  (3)历史知识的整理能力:主观题22题直接要求学生对体感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这既是学习方法的考查,也是知识整合能力的考查。

  (4)历史语言的组织能力:主观题几乎绝大部分答案都不能直接在开卷材料中找到,需要学生现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己拟定答案,要求较高。

  (5)历史逻辑的思维能力:历史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是对初中学生的最高要求,这种能力的考查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所体现:选择题第13题,用图示法考查启蒙运动与美国战争以及欧洲之间的关系。非选择题25题直接考查第三次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与信息产业技术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这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具有高水平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点评:河南省实验中学教师 张艳“ 2016年思想品德试题面世后,亮点不断跃入眼帘,整张试卷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充分体现了命题人的独具匠心。”张艳说,整体看来,最主要凸显了这几个方面的特点:

  思想品德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更承担着的育人之责,这样可以更好地为考生的人生领航。纵观整张试卷每一道题的背景材料、设问都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兼具教育功能,如:第2题的“未成年人犯罪”、第12题第一问的“学习模范楷模事迹谈”、第13题的“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为新长征做贡献”等试题,都在学生答题过程中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一点上尤以辨析题最为明显,可以说每年的辨析题都是整张试卷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最近几年我省思想品德试卷中该题都是贴近生活,多以社会建设领域一个热点话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所以,只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总能有话可说,这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然而,要想得到高分也并非易事,所以也有一定区分度。今年辨析题同样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风格,选取生活中常见的“街边高声叫卖扰民”话题展开谈论,相信答题之初考生不会有太大思想负担。

  为了体现中招试题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命题过程中不可能全部呈现大家都烂熟于心的时政热点材料。今年的第10题、第11题应该是不少思想品德老师并未特别关注的,尤其是知道生态文明建设很重要,但是,几乎都没想到会考查树木森林的作用,更是很少把传统文化同生态文明相结合,这种结合让人眼前一亮,综合性强,试题考查效率高,难度适中,值得点赞。作为热点的“”、“长征”、“河南”、“科技创新”等热点的考查也符合本学科时效性强的特点,一“冷”一“热”结合给今后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面。

  点评人:郑州外国语中学化学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教师 李霞李霞认为,化学试卷总体难度适中,居于2014年和2015年的试题之间。有5分较难的题目,集中考查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和对综合知识的理解与分析上。与《说明与检测》中的“考试范围与要求”保持一致。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 化学试卷秉承“稳定”, 重视基础,考查核心知识。如氯化钠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氢氧化钠的部分变质、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元素周期表、气体的制取、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氢能源等知识多次出现。

  “河南烩面”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 、“红色喷泉”、“空中生烟”使试题生活化、趣味化、有地域特色和学科价值,充满时代性和探究性。同时化学试题又能突出能力,题目设计精巧,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立足初中水平,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侧重对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点评人: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物理备课组长 代根强今年的中考物理试卷和往年相比有哪些特点?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三物理备课组长代根强给出详细点评。

  一、试题考查内容与往年相比,保持平稳。试卷难度:中等偏难。纵览整张试卷,所有试题在平稳中求创新,在基础上求变化。试题知识点覆盖全面,同时突出了对力和电的考查,做到了点、面的完美结合。难度和去年接近,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该难度的试题较适合中等偏上的学生完成。

  二、试卷结构有变化:减少一道填空题,总题量由原来的22题减少为21题;选择题由8道单选题变为6道单选加两道双选。双选题的第1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力平衡”,情景是:一个在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木块所受到的哪些力是一对平衡力的判断。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试题难度:中等偏易。双选题的第13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力平衡”, 双选题的第14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总体来说,两道双选题难度不大。

  1、注重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理解”的考查。填空题第5题,可以认为是很多老师讲过的“单表测量”的题目,当然也可以认为是考查:电电流、电压的规律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压表示数为UX,电源电压为U,由于R0和RX是,所以电流相同,所以RX的电流为(U-UX)/ R0,所以RX的阻值为

  UXR0/(U-UX)。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基本概念理解透彻,是学习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方向。作图题第16题是画出容器中侧壁和容器底两点所受压力的受力示意图,不动声色的考查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知识点,在情景中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作图题有难度。第15题是画出光源挡板后方范围的题目,题目是老题,但是难度超出以外河南中考光学画图题的难度,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所以在中考备考复习时,每个知识点到底复习拓展到什么程度,仍然是很多老师苦恼的事情。

  3、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方法上设置问题,不是简单的列举器材、写出已经会背的实验结论,而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基本的科学思想、基本实验方法的设计等能力的考查。第18题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该题最后一问,就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控制变量法”不是让学生背会的,而是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具有控制变量的科学素养,这也是教育的线题是“探究并联电中电流的规律”,该题的最后一问让学生利用两个开关设计一个不用改变电流表,但是可以测出A、B、C三处电流大小的实验电图。首先,这个电图必须能利用电流表分别直接测出三处的电流,而不是可以利用并联电中电流规律算出其中一个,因为“探究并联电中电流的规律”时,我们并不知道并联电中电流的规律,这就是科学素养。

  4、仍然考查了学生利用基础的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第20题计算“推着物块翻滚前进10米时”的功率,仍然会让学生感觉是“数学题”。这方面到底考到什么难度?我想需要出题人给一线教师一个指导,让老师既不要盲目拓展深度增加学生负担,也不要因为联系不够而影响学生成绩。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