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题目大全> 文章内容

2015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8/8/7 18:27:2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时期。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学科时期。

  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这种问题属于( )

  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不仁的高度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线.结构功能主义者认为,结构良好的教育有助于社会流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平衡器,因此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

  本题可用排除法。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在于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含有班级授课的选项可以排除,而个别、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14.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 )

  记忆性知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是西周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主要是大学的课程。

  “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是《学记》对于循序渐进原则的阐述;“当其可”是《学记》对于及时施教原则的阐述,是说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盈科而后进”是孟子对于循序渐进原则的阐述,强调学习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孟子认为,读书正确的进程应当像源源不断的流水那样,注满一个洼坎之后再注入下一个洼坎,未注满时绝不,由此渐次流入大海。而教学也应当像流水那样,注意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学习的知识的连续性,按照一定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

  16.汉代实施察举制度,贯彻“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用人思想,其所谓“材”是指( )

  “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即把那些真正有德有才的人推荐上来, 经过考核再加以录用,使学校培养出来的的人才和社会上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任用官员任官唯贤。是董仲舒为了克服任用过程中论资排辈的现象提出的,是对管理和选拔的。

  记忆性知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六学”和“二馆”。“六学”具体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中的前三学属于普通学校,学习经典,后三学属于专科学校。

  记忆+理解性知识。荀况、朱熹为外铄论的代表,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因此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

  记忆性知识。明朝社学是设在城镇和乡村地区,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地方官学。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

  2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

  记忆性知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的开展,文学作品逐渐使用白话文,其中出现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想的国语教材和课外读物。

  23.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所借鉴的国家是

  奥古斯丁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的物质世界(现实世界);他反对把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作为教材;轻视自然科学。

  25.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此主张实施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古希腊教育思想家是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其培养目标为“自然人”。卢梭提出选择职业的几条原则:有用,这是最基本的;适合自己的禀赋;适合自己的性别和年龄;清洁卫生,无害于身体;不要选择那种养承认乖戾性情、磨灭人上进心的职业。

  28.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发展,曾被其喻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的教育机构是

  记忆性知识。以武力着称的拿破仑十分重视教育,积蓄智力资源。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称帝。第二天就在战神广场上亲授理工学校一面旗帜,上写“为了祖国的科学和荣誉!”当时的领旗人,学校首届毕业生阿拉戈,后来成为着名的天文学家。1814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学生要求参战。面临的拿破仑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后来,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学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励着该校师生奋发好好学习

  29.19世纪前半期,英国兴起的城市学院运动在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此类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强调

  记忆性知识。本时期课程中除古典语文、教与外,也开设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商业、现代语等,还聘请着名法律和医生来校教授法律和医学等。

  30.教育思想表现出鲜明的性,认为天才可能和美德出自茅舍的要比出自宫廷的多得难以计算的法国教育者是

  记忆性知识。狄德罗认为“茅舍和其他私人住宅的数目跟宫廷的数目的对比,就如同一万跟一的对比一样,而依照这一点,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舍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他承认教育具有巨大的解放作用。他说:教育使人发现自己的,就是奴隶也能够很快地感觉到他不是生而为奴隶的。 初等教育应该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记忆性知识。赫拉斯曼说:“除了人类所创造的其他一切手段以外,教育是人们的情况的伟大均衡阀——它是社会机器的平衡轮。”赫拉斯曼把公立学校看成一个熔炉,从中出美国社会所需要的形形色色的人才。

  记忆性知识。1984年,日本批准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和1987年文部省成立的“教育推进本部”,是8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的领导机构。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近墨者黑是指接近就会使人变坏。强调的是别人的影响,而非自己也学到的影响。

  35.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题目中给短文加上主题标题相当于把杂乱的知识组织起来,便于人们的学习。属于图式理论。

  3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

  37.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而学习遭受挫折的学生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能对这种态度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成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满意的变化,他拥有积极的态度后就会有更多地学习。

  38.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测量是( )

  定性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不同事物、现象的意义及特征。而定量研究关注的是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40.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节目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合住的200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 )

  整群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划分成许多组或层,按照随机原则在组或层(整群)中抽样,抽取的整群全体均为样本。宿舍便属于已经分好的群。

  41.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带土字旁的男孩名字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价的分类,这属于( )

  外部评价旨在判定资料的或完整性,着重依据史料的形式来进行。包括文献的类型、形式、作者和来源、文献的社会影响力等。文献的版式属于外部信息。

  行动研究是在传统的将研究者与研究场景和研究对象相互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因而,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首先表现在“行动”上。强调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行动研究也是与理论相结合的,是教师和研究者相结合的。因为行动研究更多地使在一个班中进行,外在效度较低,所以结论不能大范围推广。

  45.某班一组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的成绩是:72、80、56、87、61、94、76、9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教育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科学技术促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变化和拓展。但是,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的确定并不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人的因素,即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因此,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的确定与选择不仅仅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是指教育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一个人出生到成年期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这些特点对教育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恰当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所谓认知风格就是认知方式是指个体、理解、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包括场依存、场、沉思型、冲动型等。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存取。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三种

  所以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认知风格是在进行信息加工中偏向于哪种方式而认知策略是让我们有效的进行信息加工的方法。两者不同。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认为应该把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这种理论不太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其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社会主义的课程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1)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2)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由于、电视以及其它各种宣传媒介的作用,学生对于世界各地以及本国的社会问题非常,这些问题应该在学校的课程中得到反映。学校的课程尤其要关心青少年犯罪问题、污染问题、交通拥挤、家庭破裂等社会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要具有意识。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或不同地区)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总的来说,与当时的、经济结构相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教教育等,既反映了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与教育内容的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

  (5)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战后日本采取了经济兴邦的战略。为发展经济,日本继承了明治时期优先发展教育的传统,及时酝酿并推出了教育发展蓝图。1947年3月31日颁布了两个重要法案——《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是战后日本教育的开端。

  《教育基本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它使得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此法案后期得到陆续修订。

  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是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前面的学习中概括出一般性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应用于后继的学习活动中。它出造成学习迁移的原因之一是两种学习遵循共同的原理。

  【线)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在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影响下,充分考虑中国的教育国情,提出了这一理论。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横向展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看,生活伴随人始终,教育也伴随人始终;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而教育通过人发挥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功能。“生活教育”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以社会为学校。一方面,传统教育与社会,是“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学校即社会”虽使社会生活进入学校,但仍嫌不够。不如拆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学校延伸到社会与自然。另一方面,劳动人民难以进入学校课程,社会就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学校即社会”反对的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的教育。

  “在劳力上”,传统教育下与劳力的分离现象,教者劳力——读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做工的人读书,使人人都“手脑双挥”;“行是知之始”,只从读书、求知识的教育,从做入手求知识、求创造;有教先学,有学有教;反对注入式教学,教服从于学,教、学又服从于做。“教学做合一”反对的是不顾学的教,不顾做的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反对的是学校与社会、书本与生活脱节、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提倡的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育。

  ①“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活教育”最一般意义上的目的,是人区别于动物所在;而人又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历史中的,因此要做“中国人”,“做中国人”体现了“活教育”的民族特征;进一步提出“做现代的中国人”,则使“活教育”目的进而体现时代,更为具体。他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有健体,有建设能力,有创造能力,能够合作,要服务并懂得、善于服务。

  ②“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的教材”,是对此的概括和表述。他说:“活教育课程就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这一主张直接针对以书本为主的传统而发。所谓“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知识,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整体。

  ③“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教学论的出发点”,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他还提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即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研讨。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割裂的,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

  首先,都反对教育脱离儿童生活和主体性,力图去除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而脱离社会生活、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而脱离实际和实践、以教师为中心而学生等弊端;

  Ⅰ.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认知发展理论一样,社会认知理论也很重视发展学生对学习作出调节的能力。例如,1993年班杜拉就曾谈到:“正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智慧工具、效能、调节的能力,使其一生能够进行教育”。请回答:

  (1)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或者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这一活动。

  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直接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效能感,反之,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效能感。

  ②替代经验。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如果其受到效能感高的示范者的影响,那么其效能感就能随之提升。

  ③言语劝说。这是试图凭借性的、劝告和引导,来改变人们效能感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形成的效能感不易持久。

  ④情绪。情绪和生理状态也影响效能感。高度的情绪、紧张的生理状态均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对成功的预期水准。

  (3)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是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观主要发展者齐默尔曼(B.J.Zimmerman)认为,学生能够主动地、灵活地运用元认知策略,能够激发学习动机,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积极地作出观察、判断、反应,这样的学习就是调节学习。社会认知观认为调节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计划阶段、操作和意志控制阶段、反思阶段。社会认知观认为,调节学习能力的发展不是随个人的成长而自动形成的,也不是与相互作用中被动习得的。调节的学习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水平的获得:观察水平、模仿水平、控制水平。

  【线)问卷调查的优缺点为:优点:调查过程的标准化,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具有很好的匿名性;调查范围广、效率高;可以避免,减少调查误差;便于整理归类和统计分析,易量化。缺点:如果问卷中的问题不明确或题量过大,或被调查者不合作都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还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

  法的优缺点为:优点: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简便易行,灵活性强;能够通过深入交谈获得比较可靠有效的资料;容易进行深入调查。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受者和被者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使用,并结合问卷和测验等方法一起使用。

  (2)法可以作为问卷法的补充方法。我们可以利用问卷法的优点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但当问及一些态度题目时,在问卷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法,更加深入的获得更加可靠的资料。以克服问卷法的不足。所以在做调查时,两者的综合使用可以克服对方的优缺点,使研究的效度更高。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