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写作文太早?别低估孩子的能力!抓住期为成长助力

※发布时间:2022-3-22 14:39:23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根据西安市教育局安排,西安小学1-3年级学生5月11日开学复课。至此,西安市所有小学生正式回归校园。今年,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复工比较晚,家长们也都陪着孩子过了一个超长的假期。不少家长在陪孩子上网课、作业的时候,蓦然发现:很多家长甚至调侃说自己“上了一个假大学”,因为大学毕业的自己,已经“不了小学孩子的功课了”。

  中午,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认为现在的语文“变了味”,其中有一条,就是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写作,有些“太早了”。本文不准备对现在的语文是否“变味”做评判,单从自身的经历说说对“二年级开始写作是否太早”这件事的看法。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80后,我上学的时候连学前班都没有,更不要说幼儿园了。所以,我开始上学就是一年级。小学是在村里上的,一到三年级只有2名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

  那时候,“写作文”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但“看图写话”是从一年级的时候就有的要求。从最开始的一幅画写一个句子(比如:放学了,小明和小红一起打扫卫生),再到几幅画连在一起,每幅画用一两个句子描述出来,组成一段话。当然,这会存在几个句子之间缺乏“过渡”的问题,但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要求还没有那么高,只要能把每幅图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了。

  另外,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小作文”(确切的说就是一大段或者几小段线字),我们也是有的,不同点在于我们是从一年级开始的,但考试内容(考试的时候就是“看图写句子”类型的,几幅画连在一起),平时都是由老师写在黑板上,我们朗读(有时候老师也会要求)、抄写下来即可。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节课,是要写一种小动物,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是“小白兔”。老师写好后照例让大家朗读并抄写(抄写的作业是要交行去的)。但是,性格执拗的我却在想,我家又没有小白兔,小白兔真的是老师写的那样的吗?最后,我决定自己写一篇“大公鸡”。因为那一年我家有一只大公鸡,火红的羽毛(有一个品种的公鸡,羽毛就是红色的,只是大部分都不如我家那只颜色鲜亮),十分鲜亮。于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还有学过的那篇“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的冠子花外衣”的课文,写了一篇“大公鸡”,给老师交上去了。

  第二天上早自习的时候,我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我为什么不按她(那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女老师)的要求,抄写“小白兔”?我当场了老师写的“小白兔”,并告诉老师,我家没有小白兔,我家的大公鸡很漂亮,所以我就写了“大公鸡”。老师问“你家的大公鸡就是你写的那个样子的吗”?我说“是的”。于是,老师从她的办公桌上拿过我的作业本,笑着说“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写的大公”。

  如今,我早已忘了当时都写了什么内容了,只是很清楚的记得,老师指着那句“大大的圆眼睛”说:公鸡怎么会有“大大的”圆眼睛呢?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老师又说:“写出来的一定要是自己见过的东西,这很好。你是一个很善于观察的孩子,那你要不要去观察一下小白兔,看看和老师写的一样不一样?”

  我高兴地答应了,而且那个周末,我还特意去村支书家观察了他家的小灰兔,又写了一篇“小灰兔”。至于那篇“小灰兔”到底写的怎么样,我早已记不清了。只是,从那时候起,老师就给我开起了“小灶”。每次遇到类似的“小作文”课,老师都会要求我“自己写”,并且会在课后单独给我点评。

  因为从一年级就开始了“写作文”的历程,所以,到小学四年级(四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个语文老师),我已经能轻松完成800字的作文了。不得不说,这都是得益于一年级的那位语文老师的用心栽培。

  1997年,回归,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市里举办了主题为“爱我中华”的作文竞赛(分小学组和初中组),我代表学校参赛,并获得了二等(一等一名,获的是市中心小学的学生,二等两名,分别是我和我们镇上中心小学的一位女同学,初中的时候我和她还成了同班同学,三等五名,优秀十名,分属不同的学校)。

  上了初中,“作文”就成了语文课的“重头戏”(我们中考的时候,语文满分120分,作文就占了50分),老师更是盯得紧,每周除了一堂作文课,还有3篇作文的“课后作业”。而我的作文,几乎每一篇都被老师拿来在课堂上当范文,让大家学习。这种情况从小学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

  初二的时候,还在《读者》上发表过文章(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没钱买邮票,我总共也就给社投过两次稿,都被采用了)。

  我是理科生,大学没有写作课,但大学的文学社组织的征文比赛,我连续拿了5次一等(我也就参加了5次,我也不是文学社)。

  因为作文好,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稳居年级前三名(我高中上的是省级重点中学。按照片区划分,我们并不分在那所学校,那个学校从非对口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从其他学区“拔尖”的)。高考的时候,我的语文得了137分。当年高考语文总共150分,其中作文占60分。根据我后来估分情况看,我的分数都是丢在其他地方了(确切点说,应该是都丢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上了,那一块一直是我的“短板”),作文应该是59分。

  因为我是理科生,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所以毕业之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毕业的学校不知名(我的理科综合成绩比较差,所以考的学校不是很好),又没有工作经验,人脉背景,又急着上班挣钱(毕业之后我是不会再开口找家里要生活费的),只能从“销售”开始做起。这对不善与人打交道的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

  后来,老板从我发布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的文章,看出了我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开始把一些文字编辑、资料整理方面的工作交给我。再后来,普通的互联网业务不好做了,老板开始做一些和相关的项目(这当中包含业务转型,等很多事情,细节就不说了),原来公司的人他只带了我一个人,专门做项目资料的编写工作(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计划、项目进度汇报、验收等)。

  当然,因为那些资料都必须按照的政策要求写,9年的时间下来,我的文字中的灵气、情感都被磨没了。但是,单从工作的角度来说,我却真的做的如鱼得水。因为工作出色,越来越受领导器重,领导愿意把更多的重要的项目交给我负责。所以,当我怀孕之后,因身体原因提出离职的时候(我是怀孕一个多月就请假的,而且两边的老人都不方便帮忙带孩子。当时我就知道,宝宝3岁之前,我都没法上班了。单位不可能批那么长时间的假,所以,干脆主动提出离职),领导特批了“停薪留职”。

  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女性一旦怀孕,大部分单位都恨不得找各种理由把你挤走。一旦离职,再想重返职场,更是难上加难,而我的领导却愿意为我一直保留职位,欢迎我随时回归,这是多么难得啊!

  如果你以为领导所谓的“停薪留职”只是嘴上说说,那就错了。在我怀孕期间,领导亲自带着礼物到我家探望过,得知宝宝出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送上祝福。宝宝半岁的时候,得知我暂时没法回去上班的时候,领导选择了把原来我负责的项目的后续工作继续交给我,我在家里完成之后,在线提交给他,他按照我完成的工作量,计算绩效工资。这其中有领导信任、器重的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做的文字方面的工作,在哪里办公对工作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除了承接原单位的项目,我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自运营。因为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这是上学的时候打下的基础)和资料收集整理能力(这是工作期间学会的),在了解清楚了平台的规则(在开始写作之前,先了解“规则”并严格遵守,这也是那些年写了太多“框架式”文章的“后遗症”)之后,我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得到了平台的签约邀请。

  如今,若兰都已经2岁多了,我也有3年没上班了,但我和原单位一直保持着工作方面的联系。这一方面我在宝宝上幼儿园之后,没有“不好找工作”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让我不至于因为“不上班”就失去经济来源。事实上,即便是离职带娃期间,每个月的收益并不比我上班的时候少。更重要的是,因为我始终保持着“工作”的状态,也避免了辞职带娃就会“和社会脱节”的焦虑。

  现在,我们再回到《莫让“语文”变了味》那篇文章的作者提出的问题上。要求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写作文,真的如文章作者说的那样,让一年级的孩子“看图写话”,让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写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小作文”,就是“超高要求”吗?很明显不是!

  作者材组的同志这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精英来看,而普罗大众的孩子,大部分不是精英!但是,作为“普罗大众的孩子”中的一员,我既不是天资过人的“学霸”(我要是学霸,就不会被理综拖了后腿,只能上一所很普通的大学了),也没有享受到任何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那个年代,农村的教育条件是没法和城里比的,我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课外培训班。)。而且,我的祖父母、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打小就是“放养”的,在上一年级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的文化课的学习(a,o,e,1,2,3这些都是上学之后老师教的)。

  但是,当老师要求我们“看图写话”的时候,我没有感到丝毫的困难(班里大部分的孩子也不觉得这很困难)。后来,老师给我“开小灶”,让我开始写“小作文”的时候,我也没觉得有多吃力。我想,老师给我“开小灶”,也是因为当时只有我冒出了那个怪异的想法,别的孩子没想过要自己写罢了。如果让其他的孩子也从一年级就开始写,人家也未必就办不到。

  如果说我个人的经历、感受,都只是“个例”,不具备代表性,那么,我们不妨从孩子的成长发育情况来做一个对比。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在20世纪初提出了“期”的概念。在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都是异乎寻常的。顺利通过一个期后,孩子的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如果父母意识到这种期的存在,他们就能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

  在蒙特梭利的“9大期”理论中,和“写作”相关的有语言期、书写期、阅读期和文化台湾私拍布丁期。其中,“语言期”从孩子出生一直持续到6岁(6岁刚好是上一年级的年龄)。语言期又可以分为前语言期(0~1岁)、口语期(1~3岁)、学习书面语言的期(4~5岁)、应用语言期(5~6岁)这四个阶段。孩子的”书写期“在3.5-4.5岁之间,这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很喜欢拿着笔涂涂画画,甚至“”在写什么。“阅读期”一般在宝宝4.5-5.5岁之间出现,这一时期宝宝会对阅读、看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家长最关心的“文化期”则出现在6至9岁。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开始对数字、文字、艺术、科学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会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自己的想法。

  通过对这4个“期”的时间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年级的孩子(6—7岁),已经完全做好开始“写作文”的准备了!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孩子都是6—7岁上一年级,为什么要从这个年龄开始上学呢(在这个出台的时候,还没有学前班、幼儿园)?因为这时候,孩子开始进入“文化期”了。处于”文化期“的孩子,开始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观察能力开始成熟,创造性思维萌芽,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开始形成,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学习能力开始形成。因此,蒙特梭利说:这个时期“孩子的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出人头地。这就需要家长抓住孩子的各个“期”,合理引导,为孩子成长助力!

  《莫让“语文”变了味》那篇文章的作者觉得一幅图画,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里面是逻辑思维的,考一年级小学生“太早了”,让二年级的小学生写一下家里的猫和狗,是一件肯困难的事。事实上,只要家长做到了在孩子的语言期、阅读期进行合理引导,这件事就一点难度都没有!

  到了4岁左右,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我们会发现: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说”了,而是对文字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会更早一些),常常会指着某处问:“这是什么字?”这些都是孩子渴望识字的表现,说明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学习书面语言的期”了。

  5岁以后,宝宝能够掌握表示类概念的词汇以及表示关系的连接词,并且能初步掌握书面言语。6岁左右,宝宝不仅可以完整、连贯地说话,比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欢听故事、笑话,也喜欢读故事,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会初步归纳主题,比如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什么意思;具备比较成熟的语法知识,会询问抽象词语的意义并尝试运用;能使用语言描述过去和未来的事件;有强烈的语言要求,乐于谈论每一件事。

  这时,爸爸妈妈要抓住语言发展期和黄金期,用识字积木、识字卡片或图画书等形式,来满足孩子求知的,帮助孩子进行语言学习。同时,父母可多让幼儿创编故事,进行情景表演,这样的游戏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讲述的能力,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节目,通过性问题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当孩子能够用口语流畅的描述看到的画面、场景,就已经完全具备了“看图写话”的能力了。当孩子能对某件事(某个人或者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时候,这时候只需要把口语为书面语言(其实,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能用“口语”写作就已经“可以了”),写“小作文”对他来说,已经没难度了。至于孩子“还不会几个字”,这根本就“不是事”,因为完全可以用拼音代替呀。